去年年底,公司推出SDLA618工业分析仪(以下简称“SDLA618”,编者注),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但也有客户反映他们每次的煤样量不大、但批次多,询问我们是否有工作效率更高的工业分析仪。在获知这一需求后,公司迅速反应,就其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于是,SDLA709工业分析仪(以下简称“SDLA709”,编者注)应运而生。
SDLA709延用了SDLA618的结构和硬件,如何在同样的结构和硬件基础上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成为我们面临的第一道坎。SDLA618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改变工作模式、尽可能使测试并行,是压缩全指标分析时间的唯一途径。确定方向后,经过方案研讨,我们决定将同批次试样数降至9个。这样,在进行水分测试时低温炉其它9个空位就可进行灰分、挥发分冷却及称量工作,且能在灰分测试的同时测试挥发分。然而,要在测灰的同时进行挥发分测试,就必须改变现行灰分分析方法。于是,在国标规定之外,我们提出一种快速灰的分析方法,将灰分测试温度提至920℃,灰、挥同炉同时测试(我们认为,创新即包括原理创新,也包括原理实现的创新。在此方面,公司量热仪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信心)。新方式确定后,如何验证其有效性成为首要工作。在SDLA618测控软件的基础上,我们迅速修改出一个SDLA709调试版测控软件。煤样验证表明,SDLA709与SDLA618结果可比!项目推进似乎比预想的更加顺利。然而,检测组提供的一个信息却让我们舒展的眉头再次紧锁起来——部分煤样灰分灼烧的残留物颜色偏深。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又在哪里?
更多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测试部分共同特性(原理性问题不在此细说)的煤样时,结果不很理想。为什么会这样?通过了解煤样在高温下的分解特性,我们认定此法存在某些缺陷,经过研讨,项目组决定将原来的灰、挥同炉同时测试改成同炉不同时测试,问题有效解决。
确定分析方法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实现所有流程在高度并行的情况下有序、可靠运行。由于下位机程序空间有限,项目组决定,将所有流程控制都移至上位机实现,这一调整没有现成的功能模块可以借用,需重新设计和验证。在此过程中,我们再次吸取了SDLA618研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将所有功能尽量模块化,并尽可能的降低各模块间的相关性,从而大幅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得功能验证开展非常顺利。而在软件完善的过程中,检测组的同事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是项目快速推进并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
如今,SDLA709已设计完成并投产。回过头去看这一过程,我们惊讶地发现其间闪现着公司一贯坚持的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创新、注重细节……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而这些,正是三德的“不同”之所在,也是公司无法复制的竞争力。